服务热线:13955133297
高延鸿书画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8-07-29       阅读次数: 28912

高延鸿  出生年月1973.07,笔名秦鸿,籍贯河北怀来,研究生学历,注册建筑师、高级经济师、电力工程师。工作任职西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西藏自治区水利学会副秘书长,曾任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等。艺术任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拉萨书法家协会主席、西藏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藏电力文协副主席、西藏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中国美协、西泠印社等主办“百年西泠 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第20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艺术评展”、“全国职工书法展”、“民族魂 国土情.中国书画展”、“普洱茶乡.全国书法展”、“西泠印社首届扇面手卷楹联书法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亲情中华.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梦回琅琊.2010九人书法篆刻联展”、“全国实力派书画家50人提名展”、“国际简帛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印社展”、“百家展”、“中青展”、“庆奥运名家展”、“华坪金达展”、“潞安环能展”、“芮城展”、“韩国议政府市国际书法大展”等百余届次国内外重要专业展览。获“全国中青年书画学术展”书法学术奖,“日本国际书道连盟展”外务大臣赏、“世界华人艺术展”铜奖等数十届次重要专业展览奖项。出版《高延鸿书法作品集》、《中华经典与收藏.十人书法精品集》等,专题刊介《和合墨典》、《翰珍墨宝》、《中国书法百家写古诗文集丛》、《全国书画名家精品集》、《书法报》、《中国书画》杂志、《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围棋天地》杂志及2013藏历春晚等数百余种(册)专业典籍传媒。作品被吴一峰艺术馆、黄继光纪念馆、沈善文将军等单位个人收藏。组织策划“第五届拉萨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西藏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等十余届次艺术活动。中国文联艺委会、中国书协、中国美协艺委会等授予“全国书法先进个人”、“全国百名双优书法家”、“世界华人艺术家”、“漫画优秀作者”、“格桑花书法艺术奖.创作奖”诸称号。







山 以 石 峻   海 为 川 归

—高延鸿书法印象

陈劲松


那是2009年的一天,我在《书法报》报上扇庄栏目见到一幅很“别致”,有“想法”的隶书扇面作品,留下了很深印象。当我在《水墨印象》再次见到整版用这种书法风格而书写各种字体的作品时,怦然心动。于是打开电脑,从网上细细品读他的作品,一种很“阳光”的感受扑面而来。这时我才发现这是一位很全面的书家,真行草篆隶无所不能,还能画一手漂亮的国画。我感到这位书家是偏于独思的,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不随波逐流,并潜心在保留自己一处书法艺术的园地,还带有点象牙塔内中国传统文人的逸趣。他的作品的血脉是从传统和书法艺术本身的思考而来,有一种心灵洗刷后的纯粹。我喜欢,于是我想结识这位远在西藏的书法家高延鸿先生。

通过电话和短信交流,我们成了朋友。延鸿慷慨赠我墨宝,使我兴奋得请友人精裱装框,悬挂在我画室的耀眼位置,方便细细品读。读着延鸿的作品,纵观其作品风貌,种类颇多,使我目不暇接,总的印象,我喜欢三种风格。

第一种是书家理性的陈述。延鸿书家五岁始描红习字,其后历年临读名家法帖,深研汉魏碑拓。书家创作过程和成果是经过了睿智的思考和理性选择;其隶书连接着久远的汉字隶书“波磔”,解构了隶书原本意义上的横势,融合了隶书、篆书和楷书的笔法,并使作品的美感建立在“波磔”一根线条的悠扬流动上,如同传统建筑以飞檐雀替架构视觉为最主要的美感印象。从而形成了属于自我的一套艺术符号。其大篆、甲骨书法也很见功力,这一类作品凸显的是严密、秀韵、凝整与虚和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理性意义和陈述功能。书家的情感就像我老家门前那条清心的沂水河,汩汩地流淌。

第二种是书家感性的表达。这一类作品以隶书为基石,向章草以及篆书中求法,在造型上借鉴吸收篆书,行书法则。于隶书凝重厚滞的同时,增加了篆书之畅婉,行书之灵动;其用笔以行书为主,表现出速度与墨色的强烈变化;在空间上,大开大合,完全冲破了传统的格式。其楚简帛书体大胆用笔,尤其是对篆、行笔法的应用与吸收,丰富了其笔法的变化,成为一种奇诡的书风。这一类作品凸现的是萧散与高浑,体现了书家情感的跳跃性和激昂精神,富有感染力,冲击力,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第三种是书家在理性控制下的感性驰骋。其书法创作坚守古穆、浑重、开张、整齐的大格调;表现出结构布局规谨、行草笔意润沁及线质苍浑凝重的特点,体现了书家对传统古法在技术层面的把握并将书法规律巧妙地融进作品的能力,浸透出书家的智慧和才华,有新意!这一类作品凸现的是骏爽与疏宕,保持了比较自然的书写性。

延鸿的书写熔各种书体用笔于一炉,尤将勒、排、刷、刮等用笔相结合;笔为情驱、墨为意用,率意放达,无拘无束,翻飞自如,痛快超迈。其既痛快又沉重的书写,获得了“四面”俱到的挥运效率及正侧、掩仰、向背、转折、提按的自由书写效果。其疾笔与涩笔有机结合,笔毫铺裹变化,丰实而空灵,转折出翻毫折锋,运笔爽畅,顿挫分明,有风驰电掣之势。点划挺利,钩划爽刮,在节奏的起伏中铺毫摩擦使线条产生涩劲的力度。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激越跳荡,富于明快而强烈的点线节奏。使笔画姿态丰富,字形灵动多变,奇态百出。我说延鸿尚奇,但奇而不怪,灵动而不诡谲。于是延鸿作品有了笔尖的恣情流畅,笔力的凝炼画劲,笔姿的清秀潇洒,笔韵的丰盈瘦硬;于是出现了观其字如看山,奇峰突兀却又错落有致,观其字如观水,下笔流畅有如渊源千里的艺术效果。

延鸿作书,字势欹侧。以右倾为主,有的则左右摆动。同先人的书风比,欹侧之势在晋、唐、宋都有,晋之欹势是潇洒流畅而含蓄蕴藉的;唐之欹势是峻健凝实而法度森严的;宋之欹势则是真率劲意,发扬显露的,其中更多了怒张之势。而延鸿欹势,丰富了作品的韵律和势态的奋发以及笔意的多能与自足,更显露自然之态。观其书,就会发现每行仍然有若干字不同程度的向右欹侧,它那遒媚沉着,神气飞扬的风格,强化了骏发的风格美,它在欹侧的结体、行款之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大小相间,疏密相杂,翩翩自肆,洒落而丰美。“其中的每一条具体的线条也都展示出一种向这个方向的运动倾向”(美-鲁道夫·何恩海姆语)。这种殊异的结体,借用道家哲学的语言来说,是显示了“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二章》)的态势。它颇能生发出一种动感、一种骏发豪劲之美,极大地助成其书法风格的活泼跳荡,矫健超迈、奇崛惊奔,纵放不羁。能让人远观其势、近取其质,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其书既有骏马奔腾,排山倒海的气势,又有精彩绝伦的点画微观妙趣。

前人有“人磨墨、墨磨人”之说,可见练字之艰辛。书法创作对书法家来说是一辈子的事。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观念和技法。观念尤为重要,不断超越观念,是与书家的综合素质分不开的。延鸿在寄给我的创作感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现代的书法创作审美,就是在发掘传统的各种书体,各种风格内涵及其本质的基础上叠加许多东西。当我们把传统书法创作要素单独拎出研究并在理论上加以重视和发展时,在‘创作形式’和书法本质的内容上就可能有新的发展和成果”。当我读完延鸿这段话时,“叠加许多东西”六字使我联想很多。我们的书法创作,不论是出于哪种状态,对书理的深刻把握,对书法艺术的痴心体悟,对书法技法的孜孜探求,对学识修养的日臻完善,才是书家的历久之策。这些,延鸿是做得很好的。延鸿年少到武汉、重庆求学,现在身居要职,均没有丢下他挚爱的书法艺术;参加工作后,专业广博且优异,前途一片光明;由于长年的学书修练和不忘“叠加许多东西”,使他的书法直透人格的自信和体现出他学历的深度。我认为,延鸿是一位很“阳光”的书法家。

延鸿就生活在“阳光”升起的地方。我相信,有阳光的哺育,高原丰厚土壤的滋润,布达拉七色颜彩的渲染!延鸿将脚踏大地,用渊博的学识和修养建构起比肩喜马拉雅的艺术标度;让丰富的创作律韵随雅鲁藏布日夜不息的川流和激情注入浩瀚而深邃的书法艺术海洋。

我期待着!






创 作 手 记

高延鸿


形式源于实用,起初并非以为形式。形式是外壳,是表象,是打扮;书法本身才是实质、核心。创作不能一味摹仿及套用现有既成的成果和形式,避免唯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和拿来做法;从实用、自然出发所产生的创作作品才更有意义。古代碑帖属传统书法范畴;所谓传统所谓古典,实际上属于复合审美。现代的书法创作审美,就是在发掘传统书法的各种书体、各种风格内涵及其本质的基础上叠加许多东西。当我们把传统书法创作要素单独拎出研究并在理论上加以重视和发展时,在“创作形式”和书法的本质内容上就可能有新的发展和成果。